古民國小宋江陣,利用社團活動時間請師傅技術指導。平日由吳錦松主任、黃旭輝組長、邵正忠老師負責帶隊組訓。民國八十三年國慶日,曾參加中正紀念堂的民間遊藝表演。去年底參與縣立文化中心主辦中埔菇類嘉年華,以及嘉義酒廠的遷廠慶祝活動系列展演,並應高雄市嘉義同鄉會之請,在當地演出。
宋江陣,相傳起源於宋代,有人將水滸傳的宋江、李魁等江湖人物故事穿鑿附會。一說為宋朝的一零八條好漢之一的宋江為操練部眾,設計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煞組合的陣式;另一種說法認為明末鄭成功為保家守疆,衍生出一套防衛的武術。
台灣宋江陣的兵器有頭旗(又稱烈火旗)、雙斧、釵、(金敢)、月牙鏟、掃刀、鐵棍、鉤、傘、短刀、藤牌等,這些兵器有不少來自日常生活器具。如月牙鏟、釵是農家用來叉草,齊眉棍用來防身或驅趕牲畜,斧為劈薪砍柴之器。由此可見,宋江陣式演練,就是日常生活的反映。
宋江陣兵器的操練,簡述如下:
1、 頭旗:它在宋江陣中居領導地位,不但要帶領隊伍的操演,更要帶動隊伍的氣勢,所以,持頭旗的人必須反應靈活、身手矯健。
2、 掃刀:又叫雲南斬馬刀。主要為砍馬腳或攻擊敵方腰部,由身材高大者持之
3、 棍類:有其眉棍、鐵棍等,是一種攻守兼備的兵器,主要在於守護頭旗和雙斧。
4、 關刀:形狀好像武聖關公所用的青龍偃月刀。這類武器較吃重,所以由身軀高壯者持拿較適合。
5、 雙刀:一種近身肉搏兵器,通常在短兵相接時使用。
6、 雙斧:這是黑炫風李逵的獨門武器,它一定在頭旗旁邊,首要任務是保護頭旗,以免被敵方搶奪。
7、 藤牌:顧名思義是由山藤編製,左手持藤牌防身,右手持短刀可攻敵。
8、 鉤:形狀似大鐮刀,用來勾敵人兵器,或專砍馬腿,使敵方墜馬而亡。
9、 月牙鏟:因為形狀似新月,所以取名月牙鏟,是由禪杖變來的,既可攻擊,又可做為防身之物。
另外,配以宋江陣操練的有小鼓、小鑼、小鈸等樂器,其中以小鼓最為重要,它的咚咚戰鼓聲,指揮表演活動,宋江陣的動作與陣式的變化,是依鼓聲而進行的。
(原文刊載於《兒童的雜誌》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日出版 第一五四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