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稱 | 夾竹桃 |  | 別名 | 拘那夷、拘拏兒《竹譜詳錄》,椇那衛、柳葉桃《花歷百詠》、叫出冬、水廿草、九節腫、大節腫、白羊桃、枸那,紅花夾竹桃、桃葉桃。 |
|
原植物 | 為夾竹桃科夾竹桃屬植物夾竹桃的葉。亦有用其樹皮者。夾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常綠灌木。高2∼5m,含水液,莖直立,光滑無毛,多分枝。葉革質,具短柄,3葉輪生,枝條下部為對生,長披針形,長5∼20cm,寬1∼3cm,全緣,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平行羽狀脈。聚傘花序頂生,花紫紅色或白色,芳香。花萼5裂,表面帶紫紅色,密被細毛,內面基部有多數腺體;花冠呈漏斗狀,裂片5或重瓣。副花冠鱗片狀,先端撕裂;雄蕊5,花藥先端有絲狀附屬物,密生白毛,螺旋狀倦扭而伸出於花冠外;子房2室,被短毛,花柱圓柱形,柱頭呈帽狀。蓇葖果,長柱形,長10∼23 cm,種子先端有黃褐色毛。花期6∼10月,栽培者常年有花。 |
|
成分 | 所含強心成分歐夾竹桃甘C(Oleandrin),為本品的主要有效成分,過量時又可引起中毒。其它有歐夾竹桃甘甲(Neriantin),歐夾竹桃甘乙(Adynerin),去乙醯歐夾竹桃甘C(Deacetyloleandrin)等,此外,含齊墩果葉酸、熊果酸及芸香甘、樹脂、二帖成分、揮發油等。 |
|
毒性 |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夾竹桃,有毒部位:全株及乳白色樹液。新鮮樹皮的毒力比葉強,乾燥後毒性減弱;花的毒力較輕。"
人每次服夾竹桃乾燥葉3g足以致死。歐夾竹桃甘C對鴿的最小致死量為0.368±0.32 mg/kg,治療指數為8.6,較羊角拗甘6或黃花夾竹桃醇提溶液6.66為高。 |
|
|
中毒與救治 | 中毒原因:
因服過量夾竹桃葉引起嚴重中毒和死亡的病例在中國不乏報導。大多數為患者及其家屬根據民間傳說採集服用較大量的新鮮夾竹桃葉治療精神病引起。也有出自自殺或流產為目的者。個別心衰患者,由於機體敏感性強或耐受性差,加之用藥期間觀察病情不細,未及早停藥,也有發生嚴重中毒而致死的。
中毒表現:
有報導,煎服鮮葉10餘片即可中毒,中毒症狀一般在食後2∼5小時發生。主要是胃腸道紊亂,再者是心臟和神經系統的毒性反應。首先可見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譫語,繼則四肢麻木,冰冷,汗出,肢端紫斑,面色蒼白,呼吸急促表淺,體溫血壓下降;嚴重者心律失常,脈搏不規則,心跳緩慢,心房以至心室纖顫;急性心原性腦缺血綜合徵:瞳孔散大,視力模糊,對光不敏感,進行性嗜睡,昏迷,痙攣抽搐,休克,心跳停止而死亡。心電圖常常顯示竇性心動過緩,心律不齊,期前收縮,房室從不完全到完全阻滯,室性心動過速,室顫,T波倒置等。與洋地黃中毒症狀及心電圖相似。
中毒救治:
1. 1.洗胃導瀉:食後6小時內均可洗胃,可用0.5%鞣酸或l:2000的過錳酸鉀液。中、晚期可服瀉藥導瀉。
2. 2.給氯化鉀:能口服者用2g,每2小時1次。尿不少者可給3∼2次。輕度中毒每日3次。重症病例或不能口服者,靜脈注射氯化鉀2g,亦可將1.5∼2 g氯化鉀注射液配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緩慢靜滴,1∼2小時滴完。注意,腎功能不全,忌用靜滴。竇性心動過緩,Ⅱ度或完全房室傳導阻滯,鉀鹽相對禁用。确有低鉀存在,也要審慎給予。
3. 3.治療心律失常:除及時補鉀外,分兩種情況:
o 心動過速型,包括陣發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二聯律等。單給鉀鹽無效時,可給普魯卡因醯胺,一般每次0.25∼0.5 g,每日3次。嚴重者,立即口服1g,以後每3∼6小時口服0.5 g,直至心房顫動得到控制。24小時總量不得超過6g。室性心律失常,可用苯妥英鈉和利多卡因,效果甚好。苯妥英鈉每次125∼250 mg, 1∼3分鐘內靜推,間隔5∼10分鐘,可重復同樣劑量。數分鐘內可轉為竇性心律,後可改口服,每日300∼400 mg,分數次服。利多卡因用法每次1∼2mg,1∼2分鐘內靜脈滴注,必要時20分鐘後重復給同樣劑量,有房室傳導阻滯及低血壓時禁用。
O 心動過緩型,包括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緩。以阿托品靜注,每次1∼5mg,2∼3小時可重復給藥。無效時可用異丙基腎上腺素1mg,用5%葡萄糖液500 ml稀釋後,靜脈點滴。有人認為此藥對異位節律點自律性升高的洋地黃中毒應禁用。嚴重病例最好在有心臟監護裝置的條件下進行搶救。
4. 4.一般處理:如輸入高滲葡萄糖液利尿以加速毒物排泄,吸氧;內服蛋清、維生素C等。
5. 5.絕對禁用鈣劑。
6. 6.中藥療法:滑石、土茯苓、防風、生甘草、生姜、黨參、當歸、生地、麥冬、白朮、地榆、五味子、柴胡、丹皮,水煎服。另外可灌服蛋清、茶葉、糖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