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糖尿病要服用哪些中藥?
糖尿病在中醫屬於「消渴」證,患者顯現多食、多飲、小便多,以及慎體日 漸消瘦等症狀,而臨床血清及尿液檢驗發現,病人飯前、飯後血糖平均值皆高於 正常值,尿糖則呈現陽性反應。 中醫認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除了遺傳基因與先天稟賦不足外,來與日常飲 食不節、情緒失調、房事過勞傷腎等,及過服溫燥壯陽藥所傷有關。 目前三大醫學大多用胰島素或降血糖藥來控制病情。中醫則按肺、脾、腎三 臟部位不同及症狀偏重,區分為上、中、下三消:渴而多飲是「上消」;消谷善 饑(消化很好,容易饑餓)為「中消」;渴而小便頻數有膏(濃稠)屬下消等。 不過在臨床施治上不宜絕對畫分,因為三消症狀往往同時出現在一個病人身上, 只是其顯現程度有輕重之別。所以要冠上三消之名,是為了便於辨證論治,讓處 方遣藥更精準無誤。 (一)上消糖尿病 臨床通常把「煩渴多飲」較突出者稱為「上消」患者,併有口乾舌燥、尿頻 量多、舌邊尖紅等症狀。這是肺熱傷津(體液)的現象,用「消渴方」加味,或 「二冬湯」等來清熱潤肺。如果煩渴引飲(口渴得很厲害)嚴重,可選「白虎加 人參湯」,以清泄肺胃、生津止渴。 (二)中消糖尿病 本證以「多食善饑」較為明顯,患者兼有身體消瘦、大便乾燥等症狀,屬於 胃熱熾盛的現象,處方用「玉女煎」加黃連、梔子等,以清胃瀉火。若大腸嚴重 秘結,可先用「增液承氣湯」來潤燥通便,待大腸通利後(暢通),再改用前方 治療。 (三)下消糖尿病 一般下消的患者有明顯的「多尿」,而且尿甜混濁如脂膏,此乃腎陰虧虛現 象,可用「六味地黃丸」加味,來滋陰固腎;假如小便混濁如膏,甚至出現飲一 溲一(溲是尿的意思。喝多少水就排多少尿液,表示人體沒有吸收水份)、面色 黧黑、陽萎不舉、腰膝酸軟等症狀(陰陽兩虛的現象),可處方「金匱腎氣丸」 或「鹿茸丸」等,酌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櫻子等,以補腎固精。 (四)糖尿病兼證 ぇ 白內障、雀盲(夜盲症)、耳聾等,可用「杞菊地黃丸」,或合「羊肝丸 」來滋補肝腎。 え 瘡瘍、癰疽(瘡疔、惡瘡)初起,用「五味消毒飲」來解毒涼血;若久病 氣血兩虛、蘊毒成膿,可用「黃耆六一湯」合「牛黃丸」,酌加忍冬藤等 來益氣解毒化膿。 糖尿病患者除了按上述不同證情,處方遣藥之外,另外可酌情引用下列單方 草藥,以提高療效。 ぇ 生地、黃耆各三十克、淮山藥九十克,水煎,一天服一劑。 え 豬胰一個,低溫乾燥後,研成粉末製成蜜丸,每次九克,日服二次,長期 服用。 ぉ 玉米鬚、積血草各三十克,水煎,當成茶水而服。 お 芭樂葉乾燥後研成粉末,每次三克,日服三次,長期服用。 註:弟個人認為患者如果有接受西醫口服或注射降血糖藥的時候,要注意 使用「單方與草藥」的部份,因為上述所列四個草藥單方確時有降血 糖的功效,因此患者在服用「單方與草藥」的時候,要注意調整西醫 降血糖藥(不論口服或是注射)的劑量,以免因血糖過低而發生休克 。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