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陣數位文化村 -- 關於溝坪國小
正在加載......
知識館 工具館 示範館 賞析館 創意區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關於溝坪國小

溝坪國小宋江陣發展歷史
作者/ 曾奕瑢 (筆者曾任溝坪國小校長)

        清朝時代,內門鄉四周崇山峻嶺,土匪經常出沒,先民常遭到土匪搶劫之禍,而官府鞭長莫及,於是各部落均組隊設館,以便抵禦外海。嗣後為了配合內門紫竹寺觀音佛祖遶境遊行,有人再把「水滸傳」的故事搬上去,排演成陣,更有些陣頭如中埔頭、學子李,將隊員依其面貌及體型分別飾演「水滸傳」裡的角色人物(銷燦輝,民82)。

        由於烏山嶺山脈的阻隔,不只是對民間信仰產生引響,同樣的也對長老會及祀壺信仰造成地域性的差異。內門鄉十八個村當中內興村、金竹村、溝坪村、永興村及永吉村這十年來不曾組過陣頭,仔細探究其原因,發現這幾個村距離紫竹寺較遠,如內興村位於內門鄉的北端又臨台南縣;而永吉村、溝坪村、金竹村和永興村為烏山山脈所阻隔,所以遶境活動並沒有到達這幾個村,影響了三個村的民俗藝陣的傳承和發展。

        民國90年8月,筆者就任溝坪國小校長,發現因地理環境的阻隔,阻礙溝坪地區民俗藝陣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年原本擔任內門國小宋江陣教練的林義安老師榮升本校主任,學有所長,成立宋江陣的計畫因運而生,此後校長偕兩位主任(林義安、陳易霖)積極奔走鄉里,爭取地方人士及社區家長的認同與襄贊,經過三次的協調會商,積極鼓吹,終於在民國91年2月1日成立了高雄縣境內第二支國小宋江陣(最早成立的是內門國小宋江陣)。

        成陣之初,總共募得三十九位成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男女學生都有,指導的教練是林義安主任,並由謝協國、邵雅惠兩位老師擔任助教;禮聘台南縣安定鄉的國寶級宋江名師何國昭師父前來傳授,利用每週三下午及週休假日的課餘時間練習。在師父及教練的悉心指導之下,總算奠下根基,於當年交通部觀光局舉辦的「九十一年台灣地區十二項大型地方節慶活動三月份國際民俗藝陣嘉年華會-高雄內門宋江陣」活動裡啼聲初試,一鳴驚人。

        民國92年8月,林義安主任調內門國小,本校宋江陣教練一職,則由黃名宏老師接任。黃老師於鳳山市南成國小服務時,常利用課餘時間從事民俗文化的調查,對於臺灣文武陣頭及民俗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及研究,那一年,他自願下鄉到溝坪國小服務。黃老師續掌本校宋江陣之後,積極展開宋江陣的轉型改造工程。
  
        民國93年2月18日,在何師父、黃老師及全校師生攜手合作之下,成立了本校的第二支舞陣-白鶴陣,與原先的宋江陣合稱為「溝坪國小少年武陣」。

        白鶴陣繁衍自宋江陣,但不同的是,宋江陣以旗、斧領軍,而白鶴陣則以白鶴仙師與白鶴童子帶頭,在陣法演練與組陣意義上也有所差異。目前,全世界只有三陣白鶴陣,兩陣成人鎮分別在台南縣七股鄉及台南市安南區,本校的白鶴陣則是全世界唯一的兒童白鶴陣。白鶴陣的成立,使得內門民俗藝陣注入一股新生力。以一個全校學生總人數僅僅一百餘的迷你小學而言,能夠擁有兩支陣容龐大的武鎮,也算是一項奇蹟了。

        雖說觀光局這幾年連續於內門鄉辦理宋江嘉年華會,為本鄉的民俗藝陣打響名號,做了最好的行銷。但短短幾天熱鬧之後,卻發現這個鄉又歸於平靜,因為嘉年華過後,再也看不到任何有關宋江陣的軟體或硬體設施。

        筆者深深體會到要使文化傳承不應只是技藝的傳授,更應該讓文化深植於社區民眾的心,民俗藝陣活動具有宗教、休閒、娛樂、教育、社交及運動的功能,如果能配合社區總體營造理念,使各社區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讓社區居民共同經營「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將可為內門地區帶來一番景象。

        於是,為發展社區民俗文化及學校特色,本校於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外聘師資教導學生,宋江陶偶捏塑、宋江陣集體創作大畫布、宋江人物蠟染、宋江版畫、宋江陶板、宋江文化走廊、彩繪宋江陣於校園圍牆……等,使宋江文化與藝術結合。如宋江陶偶是依宋江陣實際表演的隊伍,排列成拜旗、走圈採旗作號、開城門、成龍捲水、巡中城、蜈蚣陣、黃蜂結巢、八卦陣、發彩、官刀破城、雙人兵器對打、個人兵器表演等陣式,雖然看不到實際的表演,但都透過這些陶偶所排演的陣式,也可以很快的了解到「宋江陣」。

        其次,為開創宋江文化藝術村,利用籐牌、雙斧、關刀等兵器圖騰製作學校雙語建置班級牌;以宋江陶玻作品鑲崁於校門口及斜坡道;以浮雕的方式製作宋江人物、兵器陶板,鑲製社區溝坪橋;辦理宋江文化體驗營活動;研發有關宋江陣的周邊產品如製作宋江咖啡杯、宋江風鈴、宋江酒瓶、象棋、動畫等系列產品,讓宋將文化與生活相結合,落實「宋江村」的概念。

        筆者不段的呼籲有關單位如鄉公所、廟宇及地方人士,對在地文化的重視,爭取補助款規劃宋江園區;利用社區閒置空間成立宋江文化館-展示宋江文史、兵器;以宋江陶壁裝飾美化公共空間;研發宋江陣的文化產業,除了開創「宋江文化藝術村」之外,筆者更期盼,將來能與國際社會接軌,發展所謂的「民俗藝陣的學習型社區」。


溝坪國小  http://www.gop.ks.edu.tw/

台南大學  http://web.nutn.edu.tw/

 

 

 



gotop